子不教父之过
为了孩子“能幸福地度日,合理地做人”,鲁迅提出三点建议,认为“理解”、“指导”、“解放”很重要。时至今日,父母在理解、解放方面似乎不存在困惑,但在“指导”二字上往往犯迷糊。指导他们“养成有耐劳作的体力,纯洁高尚的道德,具备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,不被淹没的力量”,那是老大的难题。如果在难题的基础上再来个不管不顾或溺爱、纵容,孩子将长成啥样,不用闭眼,都能想象得出来。
编者按
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离不开社会风气的“风朗气清”。社会风气的“风朗气清”又不能少了“家风”、“学风”、“民风”的积极参与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的细胞家庭做起,形成好的“家风”。家家户户都有好的“家风”,“学风”自然不会走样,“民风”的淳朴、良善也就水到渠成。“家风”、“学风”、“民风”三位一体,社会风气充满正能量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也就“开花结果”。
唐代思想教育家韩愈在《师说》中给老师下了一定义: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历经沧桑岁月,已成行业标准。可如今,一些老师,为了私利,竟把本在课堂上完成的“解惑”任务移到课堂之外,美其名曰:加深巩固。师德钻进钱眼里,德行沦落也就自然而然。教师育人是公益事业,沦落为企业化行为,重建师道尊严,已“火烧眉毛”。出台有效的管理、监督办法,撒点“及时雨”已是万民共同的心里话。
教育部公布《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》,划出师德禁行“红七条”。“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等财物”作为一条单独“张榜示众”,只因该现象已“蔚然成风”。不仅在高校,中学、小学这股风已达“飓风”级别。为了孩子能得到老师的“照顾”,用礼品“打点”老师成了“潜规则”,“进贡”成常态,“索要”成习惯,“师德”也就成了“冥币”,失去价值。育人的功用也就没了效能,宛似田边的“稻草人”,成了摆设。
结语
没有价值观的指引,人们的生活便会失去方向;没有价值观的指引,是非善恶、公平正义便没有了衡量的标准;没有价值观的指引,民主、文明 、敬业、友善、诚信、爱国、法治便无法“落地”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个人、家庭、社会,任何一方都没有理由充当旁观者,因为“你我他”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、塑造者、受益者。
Copyright C 2009202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西华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晋ICP备19014726号-1
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长风街长风画卷 EMAIL:sxkzp@qq.com
Powered by PHPYun.